名稱: 品牌: 型號:
描述: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伍分券B 字冠常年專業(yè)上門回收
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伍分券B字冠,目前已知不但存世少, 而且總體品相較差,能夠達到完整 的7成品相,已經是極其難得。
這 30 張B字冠,最大的特點,就是品相很差,絕大多數品相都在5成以下,洪榮昌先生在《紅色貨幣》一書中,客觀地以“有人說”列舉了兩種可能:一是可能與歷史上的 “AB 團事件”有關;二是可能“當時工人素質較低,忘記編完這種冠字的號碼就改成‘C’ 字冠了。”結論是“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‘B’字冠紙幣只有這么一點點,目前仍是個謎”。
筆者對此也作一點分析。首先,所謂“當時工人素質較低,忘記編完這種冠字的號碼就改成‘C’字冠了”的說法很牽強。因為,蘇維埃印鈔廠印刷紙幣,都是根據銀行指令進行的,印刷廠無權擅自多印或少印紙幣。印鈔廠對印鈔編號和印刷數字的統(tǒng)計一定是極其嚴謹和嚴格按照規(guī)定執(zhí)行的(紙幣即是錢財,來不得絲毫馬虎)。發(fā)行計劃(哪怕是財政發(fā)行)、印刷量、發(fā)行量、庫存量都是明確的。B 字冠 6 位數號碼已見實物最大號碼僅為 070912,尚不足應該印量的1/10,按照《中央革命根據地貨幣史》的記述,“紙幣印刷過程的手續(xù)是嚴密的。先由領料員到倉庫領取紙張、油墨部領取油墨,然后交由油印員印刷。紙幣印好后,需整理清點驗收。最后裝在鐵皮箱里,在護送員的監(jiān)護下,于當天下午送交國家銀行,由國家銀行經辦人在收據上簽字蓋章,送交人拿到收據后回廠交差?!?顯然,工人忘記編號這個理由肯定難以成立。
那么,B字冠如此稀少,是否與歷史上所謂的AB 團 / 富田事件有關呢?1932 年初開始設計紙幣,7 月份才開始印刷紙幣,這已經是事件過后的一年半的事情 了。ABC 本身只是字母而已,既然設計者敢用 A 字,并且印滿了 999999 張,卻不敢再用B字,不可思議。而且,同為1932年版的壹角券,冠號 A、B、C、D 都不少見,次年印刷的1933年版的伍角券,冠號 A、B、C、D、E、F 都不少見,獨有印刷伍分券怕攤上事情, 這顯然說不通。
筆者認為,分析研究伍分券B字冠存世稀罕的原因,還是應該客觀地從貨幣發(fā)行、流通、回收等自身環(huán)節(jié)來考察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伍分券 B 字冠存世稀少,有可能是:1. 發(fā)行時間早,流通時間長,自然損耗多;2. 發(fā)行量小,根本就沒有發(fā)行滿 10 萬張;3. 存世品幾乎都是很
聯(lián)系我時請說明是在51舊貨網看到的,謝謝!
圖片: